2009年01月07日
最近很有閒都會看一下泰劇《愛的被告》。
其實覺得劇情很瞎,不過就是很肥皂劇會一直想看下去的那種。
今天看突然有點小心得所以想寫一下:
我覺得不少泰劇都充滿著那種對老闆/主人的那種像父親一樣照顧式的描述,
其實這和政治上如許多人對泰皇或總理的描述都很像。
就像我在田野地也常聽過人們如何談他們的老闆,模式其實也很像。
整個工作/政治的環境都被化約成這個父親的象徵與他們間的關係。
另外一點:
好像真的發生了性關係,「賠」的都是女性,男性感覺都是「賺」或「贏」耶!
好像是何春蕤的書還文章也有提到台灣的這個情形。
究竟是為什麼啊?有其「文化」意義?
還是因為女性的「性」是可以被拿來交換的?處女的價值較高?
男性豐富的「性經驗」可以變成其男性氣質的證明?
女性呢?(好像當代都會也很多人是這樣啊?)
2009年01月25日
這部看完都忘了說一下的。
其實故事設定到最後許多因果循環還挺有趣的,
原本很瞎的劇情但其實看久了覺得這種肥皂劇誇張的劇情也還挺不錯的。
只不過看完不會對這種hi-so社會感到嚮往耶,
每每都覺得hi-so的人(尤其是hi-so女孩)實在是種難以理解溝通的生物。
話說回來,在田野村子我也跟村中阿姨聊過《愛的被告》。
她跟我說這在泰國已經演第三次了,每次都找不同的人拍,但她也是每拍必看。
但她說覺得最新的這一部演得最好,演員都還蠻不錯的。
尤其男主角,雖然不帥但還是讓人喜歡。(接著就開始講他和女主角的八卦...)
哈哈,我應該加緊惡補一下泰劇,以後找人聊天比較有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