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拋開富家人公司間的爭權奪利,男女主角的互虐互戀,
這部以中學生生活為描寫對象的『荷爾蒙』,
由素以描寫都會年輕人故事為主的電影公司GTH製作,
探討青少年的性愛問題,以及諸多校園現象,在泰國引起熱烈回響。
雖之前也有被政府機構約談的小插曲,但播出仍持續進行,
甚至在本季結束後,也秀出「再見!荷爾蒙第二季!下學年!」的字幕;
也就是說,明年還會見到這部熱門影劇的續集。
青少年的性愛問題,是這部影劇的主軸。
與過去集中在成年男女愛情故事的戲劇不同,
這部如同『愛在暹羅』,將焦點放回時下的青少年身上,
但卻又與『愛』劇強調較單純的情感不同,這部更直接地與「性」連結。
學校廁所中學生男女的性行為、性隨意的男性與女性、
為了女性/性而打群架的男學生們、受騙而失去第一次經驗的中學女生(避孕藥與墮胎)、
同性異性傾向混亂的男學生...等,
這裡講的不只是青少年男男女女間的無憂情感,
而是涉及性,以及與社會規範間互動關係的描述。
另一方面,由青少年的「性」開展的,是對「大人們」所訂的「社會規範」的挑戰。
從剛開始,Win對於學校為何要穿制服的質疑?
及如片中,Dao對於為何電視節目,遇到煙酒畫面要霧化處理的疑問?
以及如抽煙、暴力、偷開車...等,對於社會規範的挑戰,
皆鼓動了青少年身上,除了「性」之外的另一部份的「荷爾蒙」。
然而,網路上有人評價這部戲劇,只是一種「暫時反叛的化學作用」。
包括如性及對規範的質疑等等,皆是暫時的,
無論是性傾向、對於家庭的質疑...等,最後仍然是回到「家庭」之中,
尤其是在最後一集所出現,各個學生的家庭團照中,似乎更有此意含在。
相較於性隨意又挑戰規範的Win,最後只能落得孤單一人,且依靠酒精及性的悲慘下場。
該文作者認為,這是一種「新保守主義」的作風,
相較於直接宣揚保守理念,透過這種迂迴的方式,反而更能呈現保守價值的美好。
(補充一點,還有中段,暴力而又執著於男女關係的學生,也因出家而受感化改過...)
(另外,如作風較新穎的老師,也落得被誤拍與男學生有關係的影片,而得離開工作崗位)
但其實就我看起來,不覺得本劇完全如此地「新保守主義」。
畢竟,要談何謂「保守」其實很難說,涉及了對保守/進步的價值認定。
例如該作者所稱,最後皆回到「家庭」的懷抱當中,呈現了某種保守情懷,
但其中各個「家庭」,並非都是我們所理想中的模範家庭,
例如Sprite的單親家庭、Khwan的父親所建立的兩個家庭等等,皆難說是「保守」。
而又如劇中所作的各種對於家庭/學校/規範的挑戰等等,
也並非完全是被壓制而化解,如抽煙、偷開車、Dao的性行為...等,其實沒有答案;
而有時則是從挑戰中,賦了新的意義及討論空間,例如關於制服及煙酒霧化問題;
而家庭/學校/規範等,有時也不見得「保護」得了青少年,
例如緊迫盯人式的Dao母親,反而因為其承認了Din,而使得Din更容易於取得Dao信任。
換而言之,這部片與其說是「新保守主義」,
還不如說是「荷爾蒙」驅使下,青少年的性與挑戰,和這個社會規範間關係的重視,
在這個價值多元的現代,與其說是給予了答案,
不如說是在過去價值認知的基礎上,給我們更多的討論空間。
最後,我覺得該篇文章另外指出一點很有趣的,也是泰劇一直為人所詬病者,
那就是,雖然場景從成年人換成了青少年,但這些主角們,仍然是生活在富裕人家中。
雖然不再是那豪華有如宮殿的富家子女,
但即使在現代都會中,這些學生們的生活,絕對也基本上是衣食無缺。
換而言之,雖然『荷爾蒙』一劇,被認為更貼近現代青少年的真實生活,
但反應出來的,或許仍是一部份都會中上人家青少年的情形,
當我們在閱讀這部泰劇時,似乎仍不能忘記這個前提。
另外,或許為了帶出許多議題吧,
在故事上其實有時候感覺不甚流暢,人物的轉折也顯得有些變化過大,算是缺點。
(稍微提一下Win,有人認為他正是進步挑戰勢力反而墮落的象徵,
我反而覺得片中在指責的是,在行動前未先考慮後果的人。如他與朋友的相處等皆為此)
不過演員的演出,還有製作上,都頗見GTH的水準,也難怪在泰國造成話題。
(另外補充一點覺得有趣的,是Facebook和Line在劇中社群及劇情發展上的重要性,
當代的青少年間的人際關係,似乎少了這兩樣東西,就沒辦法討論了啊!)
參考連結:
Hormones: Temporary chemistry of rebellion
http://asiapacific.anu.edu.au/newmandala/2013/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