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9
由許多愛在暹邏原班人馬演出的小品《夢想.甜蜜.害羞.親吻》在今年聖誕節上映。
故事其實是四則不相關的小故事,分別由不同的演員劇組拍攝,內容也各有不同。
(下涉劇情,不喜勿看)
這四個故事是由親吻開始,然後至夢想結束的,
每個小故事有一個主題,要說的東西也很簡單,但反而是這樣挑戰拍攝者的功力。
四部一比較的話也就結果立現,感覺看起來有倒吃甘蔗的感覺。
第一部「親吻」感覺真的就是個犧牲打。
Mario Maurer從《愛在暹邏》接了很多品質不一的廣告和電影,
這一段也是一樣,只能說他的名字被用作招牌來賣,但卻是用來陪襯後面的作品。
為了女朋友的吻而與他人鬥狠,只能說他的名字很符合劇中設定的Mii(野豬)。
第二部「害羞」算是個老套但還算可愛的小品作,尤其和前一部比起來就顯得好多了。
故事在說幾年前因故無法在一起的兩人,雖然再次於南方小島相見時仍吵吵鬧鬧,
但其實雙方對彼此都仍在意而「害羞」,最後卻也因發現了彼此的心意而歡喜收場。
有趣的是,片中出現的泰國南方少數民族的Moken人,
感覺像是在和都講到北部少數民族的《真愛》和《愛在暹邏》致敬/惡搞,
雖然感覺這個獨居的Moken人怪模怪樣的,但也裝飾上海嘯、Lobong柱等元素,
雖有些奇怪,但也不算是憑空捏造。
第三部「甜蜜」說的也是個簡單的故事,那就是工作和家庭究竟何者更重要?
「甜蜜」(Waan)說的不僅是劇中太太的名字,也是在說兩人在回憶中的關係。
尤其當太太「甜蜜」陷入往前回溯的精神反應中,更是彰顯「甜蜜」似已不在,
而在後來海邊一幕數十年前的場景重演中,告訴我們現在已不如過去的那段甜蜜。
但片末出現的那個兩人都已老去而在床前的畫面,雖然感覺老套,
但我卻是忍不住的淚水直流,或許這也是和我自己的心境有關。
淚水都還未止住,接著就進入了第四部的「夢想」。
雖然翻作「夢想」,但fan一詞同時也指的就是「夢」本身,
而導演把這個字玩的很好,不只同時指劇中人物的「夢」和「夢想」,
對觀眾來說,電影本身或甚至後來轉變成動畫,都與「夢」一詞息息相關。
故事的描述方式雖然大致上是現實->夢境->現實在描述,但有時候卻讓人難分,
尤其這部最後似在告訴我們:透過夢/夢想,或許我們才看清現實中什麼才是重要的,
也許,夢想並非與現實距離如此遙遠。
但認真地來說,這部片很像實驗片,片中導演玩了很多有趣的把戲!
像是突然切入動畫的畫面中,一開始就令我驚呼,
而且其中的設定許多感覺都像是在惡搞一些其他作品的角色:如龍貓、火影忍者。
後來一轉又變成像是歌舞的型式,就如同《曼哈頓奇緣》(Enchanted)般的歡樂!
看的時候實在是讓人非常地開心!
而且裡面August Band的角色設定的很不錯,
整個形象的設定就像是在你身邊,跟你沒差多少又會一直鼓勵你的大哥哥,
尤其是幻化成動物的設定更讓他們似乎就如同夢中的玩偶般,一整個形象大好!
**
四部片看下來說實在並沒有覺得特別流下深刻的感覺。
情緒從第一部的無奈(看這部真的有些無奈,對我來說)到第二部簡單的微笑,
到第三部流淚,再到最後一部以驚喜連連而收場,感覺還蠻好玩就是了!
簡單的故事或許無法展現一些深度的劇情與情緒,
但怎麼把簡單的故事呈現出來又讓觀眾覺得有趣,
這四部小品作或許提供了很好的比較與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