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1
第一次看到這部片預告,是在捷運的電影廣告上。
畫面中出現妻夫木聰,作為一個老師,他對學生說:
「我們要養這隻小豬一個月,然後再把他吃掉」借此以了解生命的意義。
而最後他們究竟有沒有吃掉他呢?
(下涉劇情,不喜勿看)
原本以為是部動物倫理的片子,還怕有點無趣,只能靠看妻夫木聰撐下去...
不過其實內容安排了不少面向連結,雖然有些過於理想化,但還挺有趣。
生命的意義是被明確點出的主題。
但涉及的是人/動物的劃分、以及即使動物被擬人化了之後,其生命目的為何之討論。
小豬不該被殺,因為已經成為人範疇的朋友;
但小豬該被殺,又是因為其生命的目的可能正在於成為食物而被食用。
背後實帶有日本人常被形容,是為了更高的理想使命,而非僅求活著的生命意義。
但究竟該如何作決定,也是片中一個理想的探討主題。
片中可看到許多意見相左場合,如師生、學生間、親子、老師與長官、老師與家長等,
即使看法不同,片中也頌揚著理性討論、共同決議、互相學習等理想,
表現在這些諸多人際關係中,呈現當代社會中理想的民主決議過程。
有趣的是,片中似乎在此種民主議論過程中,也不否認一個上下的區分機制,
尤其表現在最後,妻夫木聰飾演的星老師在眾多討論決議後,仍成為最後決定的人,
似在告訴我們,雖然決議有其大眾基礎,但仍應在制度上有一在上的決策人物,
在過程中學習,並推動事情的進行。
總而言之,我覺得以豬來象徵生命、人際關係、公共議題,
這部戲以簡單的方式連結了這些不同的面向,算是有趣的一部小品作。
(PS.妻夫木聰裡面的衣服搭配很好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