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名】博士の愛した数式
  • 【中譯】博士熱愛的算式
  • 【年代】2006
  • 【監督】小泉堯史
  • 【腳本】小泉堯史
  • 【原作】小川洋子
  • 【音楽】加古隆
  • 【出演】寺尾聰 、 深津絵里 、 齋藤隆成 、 吉岡秀隆 、 浅丘ルリ子

2006.11.06

剛看到這部電影的介紹時,就覺得這種劇情設定大概只有奇妙的日本人想得出來:

「一次交通意外,令天才數學博士只剩下80分鐘的記憶,
時間一到,所有回憶自動歸零,重新開始。
遇上語塞的時候,他總會以數字代替語言,以獨特的風格和別人交流。
他身上到處都是以夾子夾著的紙條,用來填補那只有80分鐘的記憶。」

原本看到簡介時抱著看喜劇的心情去看,沒想到是部風格清新的溫馨小品劇。
(下涉劇情,不喜勿看)

*

「時間」和「數學」可以說是這部戲用來貫串全場及其人物表達情感的兩種特殊方式。

首先,在「時間」方面,這部片的安排就是在兩個時間段落的夾敘中進行的:
一個為博士與家政婦和她兒子的這段,一個則為成為老師的兒子進行的教學。
且這兩段在故事進行到最後竟然合而為一,超越時間的限制,
再加上帶出的逐漸增加的音樂,讓整部電影在高潮的美感中結束,非常地漂亮。
(哈,那音樂和畫面真的很讓人感動耶!)

此外,在較小的範圍中,80分中記憶的設定是本劇在時間上的一個有趣之處,
這個「80分」其實並不精確,劇中也不在處理這個精確數字的邊界,
而是透過這個質而非量的時間,帶出在生活中的反覆之中建立出來的情感。
記憶的消失或許對於劇中設定的博士來說的確是一種逍逝,而需靠紙條來記憶;
但是對於家政婦杏子及其兒子,或甚至是對於觀眾來說,
不斷重覆的話語並不是令人厭煩的對話,反而是不斷地建立起一套熟悉的模式,
甚而可能是情感建立的一種表徵。

**

上面帶出的那重覆的對話的內容中,就談到了我覺得本劇第二個核心概念「數學」。

在簡介中及故事中明白地提到,博士透過「數學」來與其他人建立關係、表達情感,
其實仔細看劇中人物的許多表達,都在其影響下透過「數學」來表達其意義。
如220和284友愛數代表著兩人間友愛的關係、24cm代表的清高的意義、
e^πi+1=0代表著唯一、根號代表著能容納所有數字的意義...等。
此外,像是家政婦杏子在劇中也用直線的比喻來說明兩人間的關係,
而根號小弟也用棒球的數字來表達其與博士間的情感。
當然,建立在另外一時間點上數學課的傳說,可以說也是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

總而言之,透過「數學」來表達情感與關係是個有趣的嘗試。

(當然,較不能放進來談的是博士兄嫂的感情,
其實我覺得她透過觀看、門、物、劇...等來傳達互動的方式也極為細膩且有趣。)

***

整體來說,雖不能說有強而有力、振奮人心的片段,(劇中也試圖製造一些「事件」)
但我覺得這部劇的掌握及其呈現,以及音樂和演員方面的表現,其實都還挺不錯的。
作為一部溫馨具創意的電影來看,是部不錯的小品劇。


[回首頁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