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名】一八九五乙未
  • 【年代】2008
  • 【導演】洪智育
  • 【監製】葉金勝
  • 【編劇】高妙慧
  • 【原著】李喬《情歸大地》
  • 【演員】楊謹華、溫昇豪、張書豪、吳皓昇、李佳穎、李興文、許安安、日比野玲、貴島功一朗、唐美雲、徐樂眉

2009.09.21

號稱首部客語發音史詩巨作。
故事主要談1895年日本接受台灣時,北部客庄子弟抵抗日本的故事。

(下涉劇情,不喜勿看)

原本以為,是以北埔姜家為首的故事。
看了之後,才知道姜家一線在故事中是配角,而主線是苗栗銅鑼的吳家。
無論如何,該片一主要視角,是從北部客庄的角度,來談日本接收台灣時的情景。

該片有趣地觸及,早期客家社群的生活。
如頭家和其下的侍從生活(涉及經濟,甚或戰時武裝)、
男女角色(記得之前在北埔還哪裡,聽過有趣說法是,男人都戰死了,女人反而地位大)、
讀書的客家人與官府間關係(從劇中設定,可見得這群人們比起閩籍土匪,與官府密切)。

此外,片中也似刻意地強調某種族群融合,把閩、原籍的人帶進來,
強調彼此的差異,卻在戰時仍能合作。
但也不免覺得有趣,在其中「閩」「原」人士,被設定為具義氣的土匪,
是否也反應某種客家觀點?(笑~)

至於說到「史詩」、「反抗戰爭」一類,
其實整部電影的畫面呈現,感覺在此浩大場面,著墨不多。
幾幕如山林河邊的小衝突,和甘蔗田旁抓姜紹祖,及最後的八卦山一役,
都用簡單的方式帶過而已。(當然有其資金問題,只是看起來,也就少了這種氣勢)而穿插其間的愛情故事,說實在弱到不行,有點難撐起來的感覺。
頂多,放在殘酷戰爭的背景中,來反襯中戰爭的無情而已。

故事另一敘述軸線,則是從日本醫官角度來描述。
能久親王和日本醫官,給我感覺,實在太像是現代想法,去理想化的兩位角色。
換而言之,故事中的「日本」,其實也很難給我們「惡人」的感覺。
這或許,反映了當代的某些理想,而不去怪罪於在戰爭前線的雙方。
但可能也因為如此,台灣人士的犧牲,似乎也就顯得戲劇張力小地多。

不過,我還是很喜歡其中一幕,日本醫官與他的馬,到河邊見到染布的客家婦女一段。
雖然短短幾秒,在劇情發展上也略為突兀。
但戰爭中「後勤」雙方的互見,與奇妙的和平,實是種有趣的安排。

而演員的表現,在故事的陳述方式中,其實不太容易有精彩的發展。
演員的演出,也蠻像在看歷史故事,而非劇情片,感覺表現中規中矩。

整體上,我覺得就一部台灣北部,客庄子弟抵抗日軍的影片來看,還不錯看。
只不過故事劇情,及其一些戲劇張力,感覺就弱了一些。


[回首頁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