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0
之前就想看這部片之很久了,昨天看完後才發現是在大世紀上映的最後一天,還挺lucky!
看之前讀過一點文字的介紹,所以有了些想像,但實際看覺得有些不太一樣;
其實這樣的差異有新的發現是不錯,但也有點不太習慣裡頭的步調和陳現的方式。
只能說是日本電影看太多習慣某種方式造成的適應不良啊!
(下涉劇情,不喜勿看)
*
「斷背山」一詞儼然成為近來「同性戀」的代名詞。
原以為這是部頌揚同性戀間情感的影片,但出乎意料地竟被放進更複雜的情境中來看;
尤其當我看到前段兩人床戲後總是會有不好的事發生,就讓我懷疑起看之前的假設。
對我來說,「斷背山」似乎不是單純地一種一面倒的頌揚,
雖然男主角兩人的確是描繪的重點,但我卻覺得劇中把這置放到一個錯雜的情境之中,
在某些衝突或說矛盾之中,輕描卻處理到了幾乎大多數「同性戀」電影會處理的議題。
如最常被描繪的是家庭社會的壓迫和不容忍。
劇中藉由Ennis童年的經驗、農場老闆的蔑視、甚而是最後Jack不知原因的死亡,
諸般這些情境雖非劇中的重點,但將此一議題開展至更廣的層面。
而如男同性戀的男女關係甚至是婚姻關係的問題亦被帶進來討論。
像是Ennis與太太間由信任到最後的破滅,似乎也讓此一不容忍更加地蔓延。
但劇中不是這麼單純地一味地將家庭和社會比做如此不堪而無接受的可能,
雖然我覺得稍嫌弱,但Jack的婚姻仍提供了一種男同性戀男女關係和諧的形式,
另一方面,劇末Jack父母對於自己兒子或說是Ennis的諒解亦表現一種接受的可能,
又因父親堅持將骨灰放在家族墓園,而不是灑狗血地什麼灑在斷背山上,
使得劇末這一段表達出一種劇情的張力,讓衝突和矛盾在此得到消解的感覺。
**
另外,在描述男同性戀不安、焦慮的情緒上也著墨甚多。
最有戲劇效果的是Jack唱著歌開車去找Ennis,卻因他要陪女兒而哭喪著離開的那一段;
而後來如Jack去墨西哥玩男妓、與鄰居先生的外遇、甚而是和Ennis的爭吵等,
也都帶進了這種焦慮甚而想要去解決的討論。
***
反而原本以為是片中主要討論重點的兩人間情緒的展露,讓我覺得有點不太習慣。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我覺得兩人間情感的表現給我感覺太「Body」,而缺少一點之外的。
我說的「Body」並不意謂著只是透過性行為在表達兩人間的情感,而是更多面向的。
從片中幾乎開頭的地方,Jack透過照後鏡看到自己也看到Ennis的時候,
我就感覺Jack開始在凝視Ennis的身體,而透過此身為觀眾的我們也在消費兩人的身體。
斷背山上兩人的認識更是十分地「Body」。
那幾次的擁吻和性行為就不用多說了,此外像是酒、香煙的傳遞,兩人的扭打...等,
兩個人可以說幾乎是透過身體在認識對方的。
後來兩人的相見就更不用說了,分開後第一次在Ennis家激情的擁吻,
似是在確認嘴下的那個人就是幾年前山上的那個人般,透過身體接觸來認定。
而後的兩人,似乎也是建立在身體的關係之中。
最讓我覺得稍有突破的地方是一段兩人在山上的衝突,
Jack述說著自己不安和焦慮下的期望,Ennis則因其外遇而有所不滿,
但兩人間的矛盾,最後卻結束在Jack擁抱Ennis之下,
似乎什麼衝突矛盾不安焦慮都是次要的,唯有當下兩人身體的接觸才是真正重要的。
這種表現方式和我比較習慣看的「悠緩」的日本電影或說是電視劇非常地不一樣的。
****
也因為這種太過「Body」的表現,會讓我覺得另一個同性戀電影的議題在這邊較無突破。
這個問題就是關於「性、愛與婚姻」。
許多關乎同性戀的作品都在挑戰這三個常被視為是一體的這個說法,
但是在斷背山中我們看到雖然愛與婚姻的確是可分開的,但是「性」似乎就融於二者中。
當然,這可能不是本片關注的重點之一,
也可能是常討論關乎「愛的形狀」的日本電影和電視對於斷背山傲慢的批評。
但不得不說過於「Body」的描寫,實在仍是在「性」與「愛」不分離的架構下。
*****
劇中的手法方面,最為有趣的是前後一些伏筆式的安排。
最有意思的像是劇末的那兩件衣服和前末劇情的連結,原本以為只是單純的回憶之物,
但和同學聊過後才發現那是前面許多劇情的一個結合。
另外,一個我覺得有意思但可能略為牽強的是劇中不斷地「日夜交替」。
我覺得電影中刻意運用大量的時間上日夜之間對比的交替在呈現出一種矛盾,
我只能說是一種我屢次被光閃到的突破奇想,當然這種說法是有點薄弱的啦!
******
總而言之,我覺得劇情的安排和一些相關的討論上本片是十分成功的,
尤其有豐富的劇情是可以有不同的詮釋和解讀空間的,使觀眾能夠不停地玩味。
當然對我來說,那個情緒表達的部份實在不能打動我心,
我感受不到許多人在說看之後感覺到劇中所呈現的什麼壓抑的情感?
或許是這部片對我來說最大的缺點之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