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2
兩週前搭ANA由曼谷往羽田,機上所看的電影之一。
故事敘述日本雜誌女記者來到台灣,準備前往日月潭採訪環遊世界的日本人自行車好手;
因故碰上了也想要前往日月潭,參加模特兒選拔的高中女生冬冬;
兩人結伴騎自行車暢遊北海岸,並向日月潭前進。
途中碰上自行車好手夏原悠,兩女一男共同踏車旅程,又會擦出什麼火花呢?
這部片以分類來說,可說是以旅途間發生點滴為主的公路電影。
不過,和歐美多是駕車徜徉於漫長公路上不同,
這部片的交通工具,是近年台灣愈趨流行的自行車。
和多數的公路電影一樣,日台兩女的共行,避免不了些爭執,但卻也建立起不少情感。
尤其是雙方語言不通,誤會在所難免,但卻也讓兩人的相處更顯可愛。
中間加入的男性,若有似無的三角關係,更讓兩女間關係更加複雜。
及至到了日月潭,另一位男性的亂入,更是引爆三角曖昧關係的燃火點,
謊言、夢想、愛戀等一一浮現,自行車的公路行,隨著火車的到來與遠去而結束。
(我自己很喜歡藍子騎著自行車,追著隨家人搭火車遠去的冬冬那一幕,
這幕象徵著兩人自行車之旅的總結,
雖然語言不同、欺騙任性、以及長得像小三,感覺集了所有不愉快於一身。
但結伴騎自行車悠遊於公路旅程中,與率直的冬冬想處,兩人還是建立起情誼。)
這部公路電影另外一特色,亦即如旅遊行腳節目,帶我們遊覽了諸多風景。
從九份到北海岸、永安漁港及南寮漁港、以及到如日月潭,
讓我們看了,都不禁想騎上自行車,前往遊覽這些地方。
另外,本片亦在說明了日台間的各種羈絆。
與如從殖民歷史、動漫次文化、災難相牽等各種主流論述略為不同,
這部作品中用的是,乘著「南風」的自行車,來敘述台日間的相連繫。
例如片中的上村豪、夏原悠這兩個台日混血的角色,自行車好手的身份,
以自行車象徵著台日間的強烈連帶。
而如各來自日、台的兩女,即使語言不通,也透過自行車之旅,漸漸互生情誼。
另外,台灣各地的風光,
以及近來因自行車道而著名的日本四國島波海道(起點愛媛県今治市)等,
都透過自行車而將台日兩地的自行車愛好者連結了起來。
當然,「南風」一詞在使用上,或許有日本為中心來觀看的權力關係存在。
(畢竟,若從台灣本地來看,片中所行之地,實在很難說是「南」風。)
但其實這裡除了解釋為台灣之外,亦連結著亦屬日本南方的四國之地。
拋開這種對比的意識,「南風」意指著乘著陽光,舒暢地騎上自行車的意象,
又何妨不是另一種美感呢?
這部片在製作上,畫面風景,走過許多觀光名所,美麗風光自是不多說。
不過配樂上,自己感覺稍微弱了一些。
演員的演出呢,算是給人感覺自然不造作,仿如雖著角色在旅行一般。
對黃河演出的印象較深刻,一來是原本對他不是特別熟悉,
但在這部片中,沉穩卻又不失情感,以及笑容,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相比兩位女性,反而顯得較為情緒強烈及直率,兩種不同特色。
看這部片,會讓我想到在越南拍攝的泰國公路電影『我們兩三人』,
同樣講的是旅途上發生的,同伴間的情感及各種觀光名所下的種種。
不過這部『南風』,更多了敘述兩地的牽絆,
感覺上那背後的情感,較之『我們兩三人』又更為強烈。
雖然感覺是部小品作,但看來卻讓人感覺十分舒服。 |